|
“福建地动預警”手機APP截圖。福建省地动局供圖
福建省晉江市新僑中學校長陳良平介紹學校安裝的地动預警信息服務終真个情況。中國地动局供圖
福建省晉江市地动預警信息發布分中间,技術人員模擬演示終端機發出預警信息的情形。新京報記者 周依4d彩繪, 攝
“四川長寧6·17地动”發生后不到一天,成都高新減災钻研所的“地动預警”火了。但鮮為人知的是,福建省作為“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先行树模區,已逐漸构成官方推廣樣本的“福建經驗”,並自2018年起,正式對外發布預警信息。
本年4月18日,台灣花蓮縣海疆發生6.7級地动,福建省地动預警系統在震后26秒發布地动預警第一報,為福建各地贏得45至96秒不等的預警時間。
今朝,我國已创建具备自立知識產權的地动預警技術系統,並陸續在京津冀、福建、蘭州和川滇交壤地區建成預警树模系統上線運行。但僅福建地區开端建起覆蓋全省、具备明確規范的地动預警信息服務體系,並向社會實際供给服務。
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是,地动預警服務何時能覆蓋全國?距離周全的地动預警能力,我們還有几多路要走?
“使人放心”的警報聲
台灣花蓮6.7級地动發生時,福建省晉江市新僑中學的月朔學生柯靖怡正趴在课堂課桌上昼寝。這是期中考的次日,大师像平常一樣午休,為下战书的考試做准備。
忽然,教學樓的4個高音喇叭同時響起一陣短促的警報聲,伴隨著“請注重避震”的語音提醒。聲音來自安裝在校門口和教學樓进口處的定制化地动預警信息發布終端。现在,終端機頂部的警報燈亮起,屏幕彈出破壞性地动波達到此地的倒計時,下方注有發震時間、地點、震級、当地烈度、震中距等信息。老師当即組織學生避震和分散。
由於學校终年組織避震分散演練,大师對這套流程“已經很熟練”:根據應急預案,一樓師生直接分散,柯靖怡地点的二層及更高樓層的人則留在课堂,躲進課桌邊上的“三角區”,用書包頂在頭上,待喇叭發出“警報消除”的聲響,再分散到操場上。
震感來襲。在這座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的教學樓內,二樓的感觉並不明顯,四樓的學生感触些許搖晃。“當時有一點怕,可是不慌。”柯靖怡說,收到預警信息后,比較放心。
她回憶,在學校安裝預警終端前,因為不晓得何時有地动、震級多大,大师隻能“憑感覺”。有一次樓上搬桌子,有同學以為發生了地动,立即躲到桌子底下。
“地动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內置有智能芯片,與福建地动台網的大數據庫連接,預警觸發后就自動發出警報。”該終端設備的開發、維護商,廈門帝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基礎介紹,終端機頂部共有紅、橙、黃、藍四個預警燈,對應当地預估烈度的四個警報級別。預警時機器會同步播放語音,通過外接擴音設備和學校廣播系統等可擴大傳播结果。
福建省地动局震害防御處處長危福泉介紹,福建省创建的這套地动預警信息服務體系,可向全省單位和個人供给包含地动預警信息、地动速報信息、地动烈度速報信息在內的地动預警服務。截至本年5月31日,福建已建成地动預警信息發布終端8976處,累計移動客戶端下載用戶36000個。
根據計劃,到2020年,福建共將在全省18400個學校、社區(村)建設地动預警信息專用接管終端。同時,該終端將作為全省預警信息發布“一張網”的首要組成部门,為其他災害預警信息的快速發布供给服務。
“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技術系統
信息服務是地动預警系統到達公眾的“最后一公裡”。一次預警的完成,必要地动監測網絡、地动數據處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等一系列環節組成的技術系統作為前端支撐。
長寧6·17地动發生后,“地动預警”引發史无前例的關注。
在福建地动監測預警中间,福建省地动局監測中间總設計師韋永祥站在一塊由波形圖、地圖和各類圖表組成的大屏幕前,讓技術人員在電腦中輸入模擬一次台灣海峽地动的信息參數,來演示地动發生時,系統監測並天生預警信息、在終端上發布的過程。
演示開始后,大屏幕上的參數和圖像急劇變化。在一旁的六塊小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省各台站的監控界面、預警發布界面等畫面。
這一系統於2012年9月在福建上線運行。此前,中國地动局從理論钻研到實踐,進行了長期的摸索和准備。
我國關於地动預警系統的钻研事情,早自2001年就已開始。“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副總設計師、副總工程師,中國地动局工程力學钻研所副所長李山有回憶,钻研早期主如果進行地动預警相關技術的摸索性事情,比方地动預警的可行性钻研,震級、震中位置、預測烈度等地动預警參數的實時快速估算钻研,“重要集中在理論、法子層面”。
“2008年四川汶川地动后,中國地动局意識到我國在減災手腕方面還不夠豐富,特别是災情獲取時效性偏弱。”李山有介紹,中國地动局隨后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地动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的钻研與树模應用》項目,最先在福建省開展技術钻研和树模運行。
項目於2010年3月在福建啟動,2012年9月依靠福建省地动監測台網開始試運行,於2013年2月通過中國地动局組織的測試。
李山有說,通過這個項目,中國地动局把握了地动預警系統的關鍵技術。在充实借鑒國外地动預警參數算法和墨西哥、日本系統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中國研發出了具备自立知識產權的地动預警技術系統。
系統隨后在中國地动台網中间、工程力學钻研所的強震動台網中间、地球物理钻研所、甘肅、河北、北京、天津、上海、四川、雲南、廣西和重慶等10余家地动台網中间推廣應用,陸續在京津冀、蘭州和川滇交壤地區建成預警树模系統進入試運行。
“走在前面”的福建省,則在經歷了晉江預警信息發布試點、擴大試點范圍和全省范圍周全鋪開三個階段后,於2018年終於面向全省公眾正式供给地动預警信息服務。
速率和准確度的“博弈”
在地动預警系統研發的同時,“國家地动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孕育誕生。2015年6月,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並於2018年6月完成开端設計,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國家地动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計劃,到2023年,將在全國范圍构成地动預警能力。但要构成完美的地动預警能力,還有不少難點待解決。
“對預警來說,速率和准確度永遠是抵牾的統一。”李山有解釋,地动預警系統要在數秒內,操纵少许台站和地动早期觀測數據來估算地动參數和影響場,技術難度極大,強調速率就會使處理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強調准確度就會使處理時間加長。
李山有介飄眉,紹,今朝地动震中位置比較靠得住的測定,必要縱波到達並觸發3個以上台站,震級估算則凡是必要最少1個台站3秒以上的縱波波形數據。根據我國大量數據試驗的結果,僅用縱波3秒的數據發出的第一報常常不许確,小地动常常估計地动震級偏大,中等強度地动根基靠近實際震級,而對於大地动常常估計的震級偏小。
“即便在實時、持續的數據處理中,觸發的台站和記錄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且對大震來說,這個時候地动的决裂還沒有遏制,這都是技術上必要進一步解決的難題。”李山有說。
同時他指出,第一報處理結果在首個台站觸發后最少4秒才能發出,在此時橫波已經從震中向外傳播了20多公裡。以是,預警警報發出時,地动破壞性橫波已經覆蓋了一片區域,就是地动預警的盲區。“盡管我們在尽力盡量縮短數據處理的時間,可是震中及四周地动破壞最強的區域刚好就處於地动預警盲區之內,減災结果有限。”
解決速率和准確度之間抵牾的一個首要手腕,就是加大台網密度。福建省地动局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通過新建、革新和升級台站等方法,建設120個基准站、85個根基站和1100個一般站,將台網密度縮小至10公裡摆布。
根據“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全國將在五年(2018年-2023年)內建設15391個台站,重點區內台站之間的均匀間距縮短為約12.5公裡。
“地动預警系統是個龐大復雜的全自動化系統,保証全系統百分之百正常率是十分困難的。”李山有說。
“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實施負責人、中國地动台網中间項目办理部主任王鬆介紹,后期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包含軟件平台、信息網絡建設在內的大數據處理和發布中间建設力度。
推進中的信息發布立法
相對於技術來說,更難冲破的,是若何讓地动預警真正在社會上發揮感化。
“地动預警從道理上具备技術自己的局限性,具备引发社會問題的風險,地动預警技術和軟硬件問題今朝已經开端解決,其減災實效的發揮再也不單純是技術問題,而成為了一項社會問題。”李山有說。
向社會發布地动預警信息,不僅僅是“發”的問題,更必要解決的是發布主體法令授權和社會協作等諸多問題,要完美配套規章和標准體系,要對信息受體進行宣傳和培訓。
在預警信息發布的主體權方面,中國地动局認為,地动預警信息發布適用於《防震減災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即“國家對地动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轨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分布地动預測意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分布地动預報意見及其評審結果”。
“地动預警的最終目标是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期,有社會公司操纵自建簡易台網,對外無限定、無規則發布所謂的‘預警信息’,把‘誤報’詭辯為‘演習’,把對不具备破壞性區域的提示變為‘預警’,這些都是與地动預警的观点和目标相背離的,而對民眾自己,也隻能起到‘狼來了’的结果。”李山有指出,地动預警信息是公益性的,其信息的發布主體、發布內容等必要進一步規范。
發布范圍也是必要考慮的身分。“大地动發生時,若是不加區別地向全國海量用戶發布預警信息,一方面技術上難以實現秒級發布,另外一方面目面貌易造成社會发急等問題。”李山有說,是以,地动預警系統在監測到地动后會估算出可能蒙受破壞的區域,然后精准地率先向這些區域的用戶發布預警信息。當然,為了穩定距離震中較遠但震感強烈而無破壞可能區域的人心,可以在震后1-2分鐘發布比地动預警結果更准確的自動地动速報結果。
王鬆介紹,今朝地动預警信息發布相關的立法事情正在推進中,各省在陸續推進处所法規且已有五省予以發布,中國地动局也正從全國層面推動相關立法,“《防震減災法》應該是這項立法的依據,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作規范。”
從2015年開始,福建、甘肅、雲南、陝西、遼寧五省陸續出台省級地动預警办理辦法,均明確規定地动預警信息由省当局通過全省地动預警系統統一發布。
地动預警信息由省級地动部門統一發布的首要缘由是,破壞性地动的影響范圍常常触及多個地市級乃至省級行政區域。
李山有解釋,強震影響區域可能包含鄰近行政區域,但当地預警系統隻有在地动波到達轄區台站時才能開始處理,會耽誤時間使預警结果打折。同時,当地台網處理網外地动,定位和震級估算的誤差都相對較大,與鄰近地區台網確定的參數可能分歧。若是多地台網確定了分歧的預警參數同時向社會發布,不僅會讓民眾感触苍茫,也給当局應急救济處置帶來影響。
基於此,“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了省級預警平台及全國性預警平台,採取兩級處理(國家級、省級兩級數據處理平台)、三級發布(國家級、省級、重點預警區地市級發布平台)的情势來處理發布地动預警信息,以確保預警信息的独一性。
我們與“地动預警服務”的距離
國內已有多個省正推進“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省級子項目,開展地动預警系統建設事情。
據報道,四川作為“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先行先試區,預計本年底根基實現地动預警服務能力。遼寧省、浙江省份別將於2020年、2021年試運行地动預警系統。甘肅、山西、山東、江西、湖北等省的子項目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完成建設。湖南將於2022年實現地动預警台站全省覆蓋。安徽子項目將新建一個省級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中间,安裝10個緊急地动信息服務終端,今朝已完成項目招標並確認終端安裝地点。同時,安徽省地动局正會同省司法廳開展地动預警立法調研。
王鬆介紹,依照“國家地动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國內設立了5個地动重點預警區,分別為華北地區、南北地动帶、東南沿海地區、新疆天山中段和拉薩周邊地區。“除新疆天山中段、拉薩周邊地區兩處重點預警區全数劃在其地点省內外,其余均為跨省。”
這象征著,重點預警區內各省需“協同作戰”。王鬆說,如南北地动帶從川滇、陝甘直到內蒙古的一部门,跨度較大。這一片由於比較特别的地質構造,歷史上大的破壞性地动較多,就必要統籌考慮。别的,華北地區也不僅僅是“首都圈”,東南沿海地區除福建之外,還包含部门廣東和海南的地區。
項目完成后,這些地动重點預警區將達到“秒級預警”能力,即震中區域發生地动后幾秒到十幾秒之間,就可以夠向目標區域發布預警。其他地區將實現分鐘級的遠場大震預警能力。
王鬆介紹,今朝,項目建設處於第一階段。從正式實施到現在一年摆布的時間內,重要的精神放在台站建設事情上,包含征租地、土建招標等。今朝約一萬個台站的設備已經完成招標。
“建設完成后,地动預警要真正地發揮感化,還必要晋燒燙傷處理方法,升公眾意識。”王鬆說,這包含收到預警后晓得採取何種應急办法,還包含對預警感化的正確認知,“既要防止‘無用論’,也不克不及將它神化”。
未來,在實際應用中,地动預警服務對象的范圍還將擴大。王鬆說,地动預警服務的潛在用戶很是廣泛:当局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指揮救济气力、物資往哪投入﹔高科技企業因生產環節對穩定性请求很是高,預警可以減少損失﹔醫療方面,提早幾秒收到預警,一些手術或許可以停一停,等晃動結束再繼續。這些在以往人們的認識中是較少的,將來地动預警服務的覆蓋面很是廣泛。
新京報記者 周依 |
|